缺点:
1、手术费用昂贵、技术难度大、术后血管维护技术要求高;
2、人造血管流量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,由于仿生血管具有高流量、低阻力的特点,易导致远端肢体出现窃血综合征(DASS)和血流量增加引起的其他并发症,比如心力衰竭,肺动脉高压等;
3、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相比,术后感染风险较高。
总之,对一些由于自身条件受限,无法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肾友来说,人造血管内瘘就是一个好的选
三、什么时候需要做人造血管内瘘?
血管通路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,永久性血透通路是透析肾友赖以生存的“生命线”。当然永久性血透通路须遵循“自体血管内瘘第一”的原则。
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过差或血管资源耗竭的肾友,移植动静脉内瘘就成了较好的选择。
根据最新的《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》(第2版)及美国2019年KDOQI指南,在选择重建永久或半永久的通路时,应首先考虑移植物内瘘(AVG),而不是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(TCC导管);因为相比之下,内瘘有更优越的通畅度,较低的并发症和维护成本,但最终如何选择通路需要医生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。
四、术后内瘘的评估
●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、温度,可抬高术肢45°。
●术肢术后3~5天可做握拳运动,增加血流,防止血栓形成,如是高凝者,需按医嘱服用抗凝药。
●手术后局部可能出现肿胀,大多为血清肿(血浆通过多孔的 PTEE 移植物渗出),抬高患肢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热敷或50%酒精湿敷,可促进血清肿的消退。
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感染,一旦感染就得将移植血管全部切除。
●要注意保持手臂清洁,经常洗手,早期敷料要及时更换,血液透析后当日应避免接触水,用无菌敷料覆盖6~8小时。
●在医生的指导下判断瘘管是否通畅,有异常及时联系手术医生。
五、透析前后人造血管内瘘评估与护理
充分暴露术侧的上臂,采用视、触、听对肾友进行全面评估。
●视:查看内瘘吻合处位置,血管的走形,血管轮廓是否清晰,肿胀是否消退,内瘘侧手臂的甲床、手指、掌背部有无苍白、肿胀,血运是否良好;
●触:用手指指腹依次触摸吻合口、流出段、瘘体、流入段有无震颤音,感觉血管粗细、张力、搏动强弱;
●听:听诊内瘘杂音的强弱来判断人造血管的动脉与静脉端,内瘘杂音强的为动脉端,内瘘杂音弱的一端为静脉端。
与动静脉内瘘护理相同,內瘘侧肢不能测血压、抽血和输液,不能佩戴过紧首饰,睡觉时勿受压,避免硬物或外力碰撞,保持良好姿势,注意清洁卫生,检查人造内瘘的搏动,有异常及时就医。
压迫止血的力度和时间
透析结束后,人工血管的穿刺点要靠按压止血。肾友们应该学会如何以适当力度进行按压。力度太大或按压时间太长,容易造成人工血管堵塞。稳定血透的肾友,按压所需的力度和时间相对固定,一般是10~15分钟。
如果发现所需的力度和时间出现明显的变化(比如过于容易止血或者非常不容易止血),应该告诉医护人员,以便及早排查问题。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