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部队,历史中崭头角
不久前的纳卡冲突中,无人机再度颠覆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,聚焦了世界的视线。尤其是阿塞拜疆投入了数量众多、不同型号的无人机,在前线地带实施了一系列精确侦察与打击,给亚美尼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为己方赢得了一定的战场优势。
然而纳卡冲突的无人作战早已不是先例,早在1930年,苏联用落后的电子管无线电台和继电器生产了第一款T-26 “遥控坦克”,该坦克使用火焰喷射器和机枪射击,施放烟幕或喷洒化学战剂。苏联组建了两个50辆T-26的坦克营,成功地应用于突破曼纳海姆防线。
2000年,在车臣战争中也已成功应用“瓦夏”侦察机器人探测和清除放射性物质。在2016年的叙利亚战争中,俄军曾投入过一个机器人作战连参加战斗,其中包括6部平台-M型履带式战斗机器人、暗语型轮式战斗机器人、数架无人机和一套仙女座-D指控系统作战时,每个机器人负责一个作战扇区,每个扇区无缝衔接,火力几乎覆盖整个战区,这群钢铁士兵们英勇表现帮助叙利亚军大获全胜,备受青睐。
据俄新社报道,俄罗斯预计在2025年前组建完成一支由全功能机器人组成的军队,机器人装备将占整个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30%以上,并将该部队投入到实战中去。为适应时代的大变局,俄罗斯秉持着“海陆空立体化多方位发展,重视陆战”的原则加速生产线。
无人作战,未来中领先锋
美军也曾做出设想与规划,将在未来组建一个旅级作战单元,至少包括151个机器人战士与海陆空作战平台形成信息链,据估算,这支机器人作战部队与传统的士兵力量相比,可使战斗时间缩短一半,伤亡率降低60%~80%。
俄罗斯陆军方面,自从2014年11月7日组建第一个机器人战斗连以来,迅速成熟,并在叙利亚战争中接受考验。2015年普京还观看新研制的能驾驶摩托的仿人型机器人与手持双枪的FEDOR机器人。除此之外,陆上“三防”机器人(用于辐射、化学和生物污染侦察与防护)、Uran-9、平台-M作战机器人、天王星6、“寄食者”无人战车等相继装备。
海军方面,2017年俄罗斯媒体称,俄先期研究基金会正在为俄海军研制水下自航式机器人集群。此新型机器人有着核动力驱动,新一代水声和声纳系统,海下侦察能力大幅提升。另外大键琴-1R型无人潜航器以及各种水下声纳系统的投入,将成为海洋里的“足球场细菌”,形成严密的监测网。
在未来,作战机器人的研制仍然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第一,体系化联合化作战难。无人部队的组织比传统的战争更加困难。战场的突发情况对无人作战体系的设计与及时改变是一个挑战。第二,战场与战后的评估更难。最后,无人战争后,为降低战争成本,机器的维护,回收利用也是不小的难题。
尽管无人作战面临许多的困难,但这却是战争的总趋势。正如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声称,“我们要为未来的机器人战争做准备,考虑成立一个能独立实施军事行动的机器人部队”,我们将很快见证机器人军队独立进行战斗”。
铀-6战斗机器人的出现,聚焦了全世界的广泛目光。它不知疲倦、不用休息、不怕牺牲,可以在各种恶劣的战斗环境下工作。在未来,它将对打破传统战争的模式,改变作战双方的力量均衡起关键作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